发布时间:2019-11-13 来源:-网站运维 流览量:次 分享到
以“说”促“教”,以“导”促“思”
---记温四中语文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
千里之行,始于跬步;千里之层,起于垒土。“说课”是教师提升把握教材、处理教材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温州市第四中学语文教研组于2019年11月11日上午举行了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活动由“说课比赛”和“微讲座”这两个环节组成。
为保证本次比赛的顺利召开,语文教研组组长余文佩老师于比赛前一天给四位参赛老师发送比赛课题,巨佩佩老师、胡绮莎老师、谷海燕老师、林翔翔老师利用有限的时间积极备赛,展现出了自己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
巨佩佩老师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法、说过程这四个角度阐明了自己对《昆明的雨》这一自读课文的解读与处理。说教材环节,巨佩佩老师从肖培东的“备课5问”出发,解析了这篇课文的文体特征、内容主旨、写作动机、语言特色和教材地位,并由此出发确定了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删选信息,明确本文描写的事物有哪些;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细处,感受本文景物的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等(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体会汪曾祺散文选材的独特之处。(难点)”这三方面的目标设定,体现了对学生筛选信息、文本细读等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另外也与本篇课文的文本特色相契合。在教学流程设计的过程中,巨佩佩老师将设定的学法(以任务作驱动;以支架为手段;以合作促探究;绘制思维导图;圈点勾画;联系生活)或是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通过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自主走进文本,其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利用圈点勾画、画图引导学生品读细处,感受本文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通过对比“云南十大标志性建筑”与汪曾祺笔下的凡人小事来引导学生明确汪曾祺散文选材的独特性,这与新教材所倡导的任务驱动理念一脉相承。巨佩佩老师的说课深切贯彻了新教材理念,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完整展现了她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对教材的精密处理、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
胡绮莎老师说课的课题为七年级上册的《动物笑谈》。胡绮莎老师从单元间递进式的衔接、单元内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本篇课文作为非典型的科学小品文这三个角度,由宏观到微观来明确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又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期中考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出发,明确学生学情。这两个环节展现出严谨的理性思考和深刻的学生意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胡绮莎老师以“所罗门王的指环”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创设情境,主要设计了:“如果我有指环,会发生什么趣事?拥有指环同款功效的劳伦兹有哪些趣事、趣言?事实上,劳伦兹并没有指环,他为什么能听懂动物的语言?回归生活,还有哪些‘疯子’趣事?”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地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达成“把握实验趣事、欣赏风趣语言、探究有趣灵魂”这三个教学目标。胡绮莎老师的说课有主线、有延伸、有思考、有趣味。
林翔翔老师说课的课题为《走进小说新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说课伊始,林翔翔老师从“小说”的定义出发,明确了本次综合性活动课的关键词:故事、情节。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许多单篇小说类课文但并未集中学习小说专题的学情,林翔翔老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通过课前准备及课中小故事会方式,让学生明确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特点,并尝试编故事。2.通过复述故事及对单元课文的整理,提炼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小说阅读策略;3.通过阅读与分析介入的阅读材料,明确小说情节的合理性特点。”其中包含学生的自主创作、单元整理、阅读策略提炼,有助于学生对“小说”这一文体形成较全面的理解。为了实现设定目标,林翔翔老师在课前设计了阅读任务单(如下图),让学生做好讲故事的准备,为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正式的教学过程由四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讲别人的故事——组内交流——班级交流(厘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明确优秀小说具备的条件:完整的故事);活动二:讲述自己编的故事——修改后交流(用“七个提纲式问题”修改你编的故事,组内交流,明确小说要合理波折的情节);活动三:设置合理的故事情节——火眼金睛来诊断(读《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尝试从故事完整性、情节的逻辑性角度分析这则故事。);活动四:创意写作——“自圆其说”。活动之中,林翔翔老师还适时加入唐纳·马斯、许荣哲、E.M.福斯特等人的小说理论,能够在理论高度引导学生会读小说、会写小说。
四位青年教师说课期间,语文组内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其说课的内容、姿态、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评分,帮助说课老师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使四位说课老师获得了专业成长。
比赛结束之后,语文教研组组长余文佩老师开展了主题为“说课小技巧微分享”的微讲座。讲座结合说课比赛的具体情况,余老师阐明了说课的五要素: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流程,并结合新教材的编排结构、倡导理念对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如在说教材这一环节中,余老师提出我们需要从课程这一宏观层面考虑特定课题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要从双线组元的单元特质中确定该课题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角度进行考虑,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说教法时,余老师表示要有教法概念的渗透,并要有设计课堂活动、以任务群驱动学生学习动机的意识。说教学过程时,在教材处理上要注意文本特质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吻合度和独特性,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注意支架的序列化和有效性。
余老师的微讲座将说课比赛的具体情况、新教材的教学理念、说课的要素三者相结合,具体、清晰地展示了说课技巧,让在座的老师对于说课、教学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使这次活动真正实现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本次说课比赛,以“说”促“教”,让我们从说课中明晰未来教学的方向,以“导”促“思”,让我们在微讲座中进行深刻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