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9 来源:-温州市第四中学 浏览量:次 分享到
2024年12月3日下午,为了全面贯彻“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温州市第四中学举办了以“聚焦主题教学,共研高效课堂”的七八年级主题教研活动,同时这一活动也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鹿城区教育研究院的语文教研员郭传兴老师观摩指导。
首先,郑若丽老师在八3班开出了一节“大丈夫之辩”的主题教学课。郑老师从学生的思维导图入手,由学生自主评价思维导图,并在思维导图的一步步完善中引导学生品味感受到孟子辩论的特色:有理有据、先破后立、逻辑严密、富有气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体,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以发展。之后,郑若丽老师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背后感受到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领悟孟子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接下来,胡绮莎和七6班学生一起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课堂。胡绮莎老师依托学校建设王建南生命科学馆的真实情境,带领学生学习《大雁归来》,并完成设计大雁VR体验区的最终项目任务。胡绮莎老师设计了“为大雁的VR体验区录制介绍音频”的任务链,先让学生以大雁的口吻写一段自我介绍,学生在写自我介绍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大雁的生活习性,还引导学生关注到了大雁的品质。接着,学生需要为这段音频录制背景音,回归文本,学生发现文章中有集中描写大雁声音的语段,学生在为这段声音绘制声音波形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雁身上的“联合观念”。最后,在对一首诗歌的补充下,学生敏锐地发现了大雁习性的记录得益于作者利奥波德持久且细致的观察。课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得以升华。
最后,郭老师和温州四中全体语文组的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郭老师指出郑若丽老师的课,课堂环节设置清晰且对学生富有挑战性,但是老师应该尽量将课堂话语权交还给学生,切不可以“己说”代替“学生说”。而胡绮莎老师的课,郭老师也指出课堂环节的设置要基于真实情境,且环节与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清晰紧密。最后,郭老师指出,一节有效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学习活动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让课堂“动”起来。
【END】
供稿:谷海燕
一审:徐乃肃
二审:办公室
三审:徐洁茹